春宫画是中国古代性文化的一朵奇葩,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唐寅就是这方面的顶尖级的代表人物。
在民间流传最广的是唐寅的人物仕女画。他的人物画多感慨世情之作,表现出愤世嫉俗的心态。他兼取诸家之法,特别是吸收了院派和文人画的长处,独树一帜,开创了一条能表现自我精神的画路,行笔秀劲缜密,有着潇洒清逸的气韵。这一类作品多取材于历史与民间故事,尤其以描写欢场女子为多。唐寅的人物画可大致分为工笔和写意两类。前者典型的有《王蜀宫妓图》,画中精心描绘了四位盛妆等待君王召唤的宫妓形象,工笔重彩,体现了画家在造型用笔及设色等方面的高超技艺。后者以《秋风纨扇图》(上海博物馆藏)为例,唐寅把李公麟的行云流水措和颜辉的折芦描法掺和起来,挥洒自如,富有韵律感。
明徐渤对他的仕女画亦十分推崇,在其《红雨楼题跋》中说:“画家人物最难,而美人为尤难。绮罗珠翠,写人丹青易俗,故鲜有此技名家者。吴中惟仇实父、唐子畏擅长。”他的大多仕女画是表现宫妓、妓女等下层女性生活的青楼题材,如《王蜀宫妓图》、《陶谷赠词图》等,这与他科场舞弊案后颓废自弃,终日寄情于声色不无关系。
《小姑窥春图》也是唐寅手笔,不过至今还在日本
那么,这种风格的产生与他卖画为生又有怎样的关系呢?这时期在繁华的江南城市,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娼妓越来越盛。在苏州这样经济发达的城市,此业就显得尤为兴盛。唐寅作为一个命运曲折而又多情重义的文人,面对那些“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女性,自有惺惺相惜之意,于是便以这种题材来表现自己的性情。同时,更深层的原因是,他的这种题材源于当时绘画商品化及自己卖画的需要。唐寅生活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此时的商人和地主大都喜交名士,吸收了众多的文人和画家与之交往,而这些富豪往往把自己装扮成好文知画的风雅人士。面对特殊的消费群体,唐寅在创作人物画作品时,就不能不考虑接受者的审美趣味和心理需要。
为了生计的需要,唐寅还应人所求,描绘过大量的色情画之类的春宫图。另外,唐寅在山水画方面造诣很高。但唐寅是院派这种风格正统的画法,而不是沈周、文徵明那种文人画风格,是有特定原因的。唐寅的花鸟作品不多,但不可不提。他擅长水墨写意花鸟,墨韵明净、意境高雅。其所绘《雨竹图》扇面(上海博物馆藏),以浓墨绘近竹,淡墨绘远竹,笔墨淋漓,气韵酣畅。书画作品的情托于象,而意趣更在点画外。这种风格的花鸟画,无论从题材还是画法来看,也都是适应社会大众喜好的需要。
唐寅所作的仕女画,至今传世的有《孟宫蜀妓图》、《班姬团扇图》、《嫦娥奔月图》等
德国人拥有真迹
2000 年 7 月,我去德国的慕尼黑,拜访了曾经举办过慕尼黑性博物馆的仙林先生,在他家中他给我看了一本唐寅春宫画的册页,全册有 12 张春宫图,并有题跋,书画俱佳,似非赝品。我对着这个册页,感慨万千:你是什么时候流落海外的呢?我们这些子孙怎么没有把你保护好呢?
我们讨论起中国古代春宫画了。我说:“到了明朝晚期,中国古代春宫画达到了一个顶峰。有些外国学者问我,为什么中国的明、清两代性禁锢那么严酷,而春宫画和性小说怎么还会那么鼎盛呢?这只有用反作用力和作用力成正比来解释。人类的自然本性是不可压制的,压制的结果反而是加强。在明朝晚期,也就是 16 世纪末到 17 世纪初,唐寅在春宫画方面可算是一个代表人物了。”
他说:“唐寅可能还要早一些吧?”我记不住唐寅的生卒年月,瞠目不知所答。这个德国人如此细致,我这个中国学者还不如他呢,真有些惭愧。
以妓女或情妇为模特
“唐伯虎点秋香”虽属虚构,但是他迷恋女色,经常沉湎于温柔乡中则是事实。中国古代的人体艺术是不发达的,因为中国古人忌讳裸体,艺术家不用裸体模特儿,所以中国古代出不了欧洲米开朗琪罗这样的大师。而有人说,唐寅作春宫画,常以他所眷恋的妓女、情妇为裸体模特儿,所以才画得那么传神,那么惟妙惟肖。唐寅所绘的女性常显得壮健丰腴、圆脸、妖冶,使人联想到唐代美女的形象。唐寅所绘的女性有个特点是“三白”,即前额一点白,鼻尖一点白,下颌一点白,这往往是后人鉴别真假唐寅画的一个标准。
唐寅所作的一般仕女画,至今传世的有《孟宫蜀妓图》、《班姬团扇图》、《嫦娥奔月图》等,但其大幅绢本的秘戏图至今已不复见,只是在古籍中留下几首清人题唐寅春宫画的诗作,如:“鸡头(乳房)嫩如何?莲船(三寸金莲)仅盈握;鸳鸯不足羡,深闺乐正多”,“清风明月无从觅,且探桃源洞底春”等,让后人去想象、描摹。
《小姑窥春图》今藏日本
唐寅小幅的春宫画作品也很少传世,据说,有一幅《小姑窥春图》今藏日本,是他画的。画幅左边有一对男女隐约地在帐中做云雨之欢,门外一个少女在偷看,还情不自禁地把手伸进自己的裙中。清代有画家仿唐寅画意,画了《隔墙有耳》,观之亦可知唐画之梗概。
因为《小姑窥春图》含意蕴藉,落笔精妙,许多风流名士纷纷题词其上,如清初的陈其年就题了一首《菩萨蛮》词说:“桃笙小拥楼东玉,红蕤浓染春鬓绿。宝帐缜垂垂,珊瑚钩响时。花荫摇屈戍(开关窗户的铁环纽),小妹潜偷窥,故意绣屏中,瞬他银烛红。”
唐寅还画了一套《风流绝畅图》,共有 24 幅,十分有名,但这套册页早已失传。但明万历三十四年(公元 1606 年),徽派刻工黄一明曾根据唐寅的原作摹刻为版画,并且印行于世。20 世纪中叶的荷兰汉学家高罗佩在他的名作《中国古代房内考》和《秘戏图考》中,曾对此画做了详细的介绍。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 2¥
- 5¥
- 10¥
- 20¥
- 50¥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玉满斋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你可能也喜欢
- ♥ 为何明朝只有迁都北京,才能抵挡蒙古入侵?11/11
- ♥ 中国人冬至为啥必须吃饺子?12/22
- ♥ 读史杂记伍子胥02/16
- ♥ 为什么有人说不要看奇门遁甲这本书呢?08/14
- ♥ 千古名曲《高山流水》——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04/11
- ♥ 历史上太上皇的八个类型02/21
内容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