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像复原技术可是一个神奇的技术,他能满足我们的好奇心,通过考古挖掘和画像,我们可以知道固原长什么样子的,人像复原起源于 19 世纪后半期,最初是为了证实一些“名人”的遗骨。19 世纪 90 年代,依据音乐家巴赫的尸骨,工作人员复原了巴赫的头像。他们借助解剖学知识和雕刻刀,通过半身像来重现出他的容貌。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用科学方法复原生前面貌的成功尝试。
人像复原广泛应用于刑侦、考古等各个方面,可以说人像复原是为了满足破案的需要,美国电视剧《识骨寻踪》就是通过骨骼来恢复生前的面貌的典型。
这门技术的具体实施步骤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美式的,一种是英式的。
先说美式的。首先,制作一个颅骨的石膏模型,然后用销钉来对面部软组织较厚处进行二维定位(位置和厚度);然后用黏土覆盖模型,尤其是将销钉覆盖,这是对肌肉组织的复原,这一步想必是最精细最困难的,毕竟大多数情况下肌肉组织是基本上没有保留下来的,即使保留下来的也大都变了形;最后,做精细化的加工并还原皮肤。
英式的做法则要细致些,他们对肌肉进行的是逐块还原,然后再用一层粘土来复原皮下组织。 英式做法更尊重解剖学原理,而美式做法则会丢失一些面部组织结构的细节。
全新的计算机三维容貌复原工作则是预先创建了一个面部三维固有部模型的通用平台。还根据不同的人种、年龄和性别创建了众多特征不同的眼、鼻、口、耳三维模型,以便每次复原不同个体时可直接调用与复原个体特征相近的眼、鼻、口、耳三维模型,然后进行细部调整使两者完全匹配。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建模,大大提高复原效率。
目前考古的复原技术主要是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根据骨骼合成、根据画像恢复、综合技术等。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这几个技术的代表
1、根据画像恢复
根据画像恢复康熙是典型,由于找不到康熙的头骨,所以只能根据康熙的画像,和部分描述资料来恢复了。
按照滑行复原成彩照的模式了,是不是一副慈眉善目的样子。
2、根据骨骼合成
这个可就多了,几乎考古出来有骨骼的都可以恢复出来,最典型的是曹操
曹操,天然一副凶煞相,而且得到了曹操后代的高度认可
著名的长沙马王堆汉朝长沙国丞相夫人
新疆天然女干尸复原图
汉朝美女凌惠平
清代香妃面部复原图及复原的过程
等等,相信未来还有很多,而且这个复原技术将成为考古界的主流技术。
3、根据资料记载复原
最典型的是赵文成先生复原的东瓯王驺摇
东瓯王驺摇,是越王勾践的第七代世孙。赵成文复原图片中的东瓯王正处中年,头戴犀牛角发箍,其雕纹清晰可见,一支龙头玉钗更是活灵活现。
由于历史上对东瓯王驺摇少有文字记录,赵成文在温州考察期间特地参观了当地的寺庙,寻找散落于民间各处与东瓯王有关的文字和图片资料。随后,赵成文教授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大量研究历史文献,利用刑侦工作中复原相貌的软件“警星 CCK-IV 人像摹拟组合系统”反复试验比对,东瓯王的王侯之相才被逐渐勾勒出来。
4、综合技术复原
其实每个复原都不止一项技术,只不过以哪个为主,综合技术的典型代表就是《西游记》作者吴承恩。
吴承恩的复原 有画像,有骨骼,有资料记载,吴承恩还是个大帅哥呢。
随着科技的发展,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古代人物通过复原技术还原其本来的面目,让我们期待那一天的到来,满足我们的好奇心,感受历史的魅力吧。
还没有人赞赏,快来当第一个赞赏的人吧!

- 2¥
- 5¥
- 10¥
- 20¥
- 50¥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玉满斋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你可能也喜欢
- ♥ 玉雕创新:技术革新与产品设计互相影响08/05
- ♥ 『品西游 连载』第 124 章、七绝山蟒蛇精究竟有多厉害?05/11
- ♥ 曹操不让人白干08/28
- ♥ 『品西游 连载』第 85 章、通天河中左右大局的神秘小妖是谁?03/25
- ♥ 毛主席原话是如何被篡改的?07/13
- ♥ 一生孤独强势的嘉靖帝06/02
网站做的好棒哦
@陈小予谢谢,刚刚在升级主题,刚刚算手工!
这种技术真的很牛
@博客112要不怎么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呢!
第一次看到这些资料,科技的发展很厉害呢
@清风美文呵呵,是呀,科学太神奇了!
年轻时还真长得不错
@中国历史呵呵,长什么样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才华!
@明月登楼长相也很重要
@中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