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传承时间最悠久的一种,玉雕艺术的风格与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思想、艺术风格等有着很大的关联。
而如今的仿古玉雕,
是对古代玉雕艺术的致敬,
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仿古玉雕,
顾名思义,
实际上就是对古代某个时期玉雕艺术风格的模仿,
尤其是在玉雕的题材、造型和纹饰等方面,
最大限度地还原古代玉雕艺术的风格。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部分,
仿古玉雕力求艺术风格惟妙惟肖,
越具有古代玉雕艺术的神韵,
越是成功的仿古玉雕。
仿古玉雕并非当代才有,
早在宋朝时期它就存在了。
而真正开始风行是在明清两朝。
明清时期的仿古玉雕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为主要对象,
如商周时期随处可见的鼎、觚、爵等,
此外在仿汉朝风格的时候,
渐渐形成了古朴端庄的新艺术风格。
明朝时期的仿古玉雕纹饰,
逐渐融合进了大量的民俗和故事性内容,
并盛行以喜字、寿字、万字、回纹、海波、
流云、卷草等图案为底纹或边饰。
清朝时期的仿古玉雕,
它将以往朝代的风格杂糅到一起,
在纹饰的选择和雕刻上更加繁复精细,
在模仿以往各朝代时期的玉雕风格时,
还有意识地加入了很多创新元素,
把仿古玉雕推向新的高潮。
鉴赏仿古玉雕,
首先要鉴赏它的纹饰,
纹饰是仿古玉雕上的鲜明符号,
它们的风格多种多样,
或低调朴实,
或热烈奔放,
或简洁扼要,
或精雕细琢。
纹饰并非一种装饰,
它有着自己独特的含义。
比如说:
谷纹象征五谷丰登,
兽纹是为了辟邪,
饕餮纹是为了戒贪,
云纹是对云的崇拜。
仿古玉雕上的纹饰往往不是固定不变的,
它随时朝代的更迭而不断变化,
几乎每个朝代都会出现象征该朝代特色的纹饰,
有的纹饰可能只出现在一个朝代,
有的纹饰可能在每个朝代都会出现。
仿古玉雕上纹饰的种类和演变,
从某一方面代表了整个玉雕历史的演变过程。
当今时代的人们之所以对仿古玉雕情有独钟,
其实是一种对古代文化的寻根,
是在与古玉文化、传统文化,
进行心灵上的对话。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落叶归根的民族,
国人对中华传统习俗和符号,
有着外国人难以理解的热爱和珍视,
而现代仿古玉雕正好可以满足这种民族基因的渴求。
只要现代仿古玉雕工艺能以现代的需求打造传统古韵,
让古玉文化的精髓完美融合进当代审美观念及设计理念中,
仿古玉雕将会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 玉满斋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订阅
-
- 玉满斋微信小程序
- 扫一扫添加收藏
-